2021年民法典关于居住权规定

2025-04-09 01:50:56问答浏览:5167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5 个回答

  • 斐伯熠
    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增设了居住权的规定,规定在第三百六十六条至第三百七十一条。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新设立的居住权具有以下特点:
    1. 居住权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设立,也可以通过遗嘱方式设立。 2. 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未经登记的居住权不具有法律效力。 3. 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 居住权人在住宅所享有的权利应为“居住”,不能转让、继承,且不得对外设定负担或进行出租、抵押等。
    这一新设权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如老年人居住权保障、单身子女居住权保障等。不过,居住权的设立和行使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赞6回复举报
  • 冼仲庆
    民法典2021年定义居住权为一方基于婚姻、家庭关系由他人特定的公德观念而生之法律上的权利,包括居住、使用、修缮等居住相关的权利。
    赞91回复举报
  • 马佳叔林
    居住权人可依合同对他住宅享有占有使用权,需书面形式订合同,居住权无偿设立,但可另有约定,不得转让继承,不得出租,期限届满或权人死亡则消灭。
    赞12回复举报
  • 钱孟齐
    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第十二章增设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权可以无偿设立,也可以通过合同方式设立。设立居住权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随之消灭。
    需要说明的是,居住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居住权益,例如离婚妇女、老年父母等面临住房压力群体的居住权益,也保护了老年人“既要离世净身出户,也要住有所居”的权益。
    赞95回复举报
  • 蒋孟茗
    2021年的民法典对居住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法典明确了居住权的设立和转让。根据民法典规定,居住权可以依法设立或转让,这意味着个人或单位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设立或转让居住权。
    其次,民法典对居住权的期限进行了规定。居住权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十年,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同时,居住权人享有的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不得转让或者抵押。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居住权的限制性规定。例如,居住权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如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安全等;居住权不得违反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等。
    赞40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