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自觉二首原文及译文
2025-03-14 15:48:39问答浏览:9425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共 3 个回答
-
原文:
自觉二首 白居易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踌躇。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译文:
自觉二首 白居易
四十岁还不算老,但忧伤使我觉得自己过早地衰老了。 去年我出现了两鬓斑白,今年又掉了一颗牙齿。 身体一天天衰弱,心情也跟着变得凄凉。 夜晚的睡眠和早晨的饮食,其中的滋味也变得淡薄。 与我同龄的崔舍人,面容光彩照人。 这才明白,年龄和容貌,衰败和赞75回复举报 -
《自觉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包含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译文: 四十岁时并不觉得老,但因为忧虑而感到衰老。 去年已经两鬓斑白,今年又掉下了一颗牙齿。 身体每天都在消耗,心里也充满了悲伤。 夜晚的睡眠和早晨的饮食,都变得无味。 同年岁的崔舍人,面容光彩照人。 才知道年龄和外貌,随着忧愁和快乐而变化。 害怕变老,变老让我更加担忧,担心生病束缚我的身体。 既不害怕也不担忧,这就像是治疗衰老的药物。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衰老和疾病的看法。他写道“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恐惧。他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人的外貌和精神状态,强调了年龄和外貌的变化与内心的忧虑和恐惧密切相关。他写道“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描绘了自己从两鬓斑白到牙齿脱落的变化,反映了生命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变化的接受。赞79回复举报 -
《白居易自觉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具体包括两首诗《自觉》和《自觉再作》,如下:
《自觉》
色不走形神,痴儿妄惊悟。皇宫如海迷,只有情是主。 意匪诸子贤,力胜列国弩。闭目观大千,心驰更何去。
《自觉再作》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自觉
外表的色彩不能引走人的形神,这是痴傻孩子的误解,我明白真实的觉醒。皇宫如同深海一般让人迷茫,但人们只被情欲牵绊主宰。
我的思想并非依然诸子贤明,但在力量的比拼中胜过各国弓弩。闭上眼睛观察偌大的宇宙,内心了无牵挂,又何去何从?
自觉再作
心非草木,岂无触动,尽管察觉内心在发声,却无奈于不敢言及表达。
这两首诗的表达风格极其浓郁诗意,第一首通过比喻,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和自我觉醒的探索精神。第二首则用"吞声踯躅不敢言"表达出内心感受与现实限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赞39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新闻
-
由他
2003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肖肖
474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那一抹蓝
465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