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王昌龄这首诗的背景

2025-03-19 11:16:01问答浏览:2192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5 个回答

  • 守伯皓
    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背景是唐代边塞战争。当时唐朝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国力逐渐衰弱,边塞戍卫战频繁。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辛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具体来说,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亲身经历过边塞戍卫,或者是基于当时的战事而创作的。
    赞37回复举报
  • 师孟沈
    王昌龄之《出塞》,传为唐代边塞诗鼻祖,之作。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句描绘盛世馀辉,“万里赴戎机”描摹戍边将士孤独壮志。这首诗创作背景为盛唐范式时期,标志着诗人对国家安危与民族未来的深刻反思与担当精神,情感激昂,气势如虹,彰显盛世风范。
    赞61回复举报
  • 颜季坚
    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的背景主要是在唐朝盛唐时期,当时北方边疆经常发生战乱,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契丹、突厥等经常侵犯唐朝的边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边塞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苦难。
    王昌龄在早年赴西域时创作了这首《出塞》,诗中表达了他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反映出自秦汉以来边塞战事不断的历史事实。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表达了他对英勇将领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期盼,希望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能够镇守边疆,保卫国家安全,不让敌人越过阴山。
    总的来说,王昌龄的《出塞》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英勇将领的敬佩之情。
    赞30回复举报
  • 台季隽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迈气概的边塞诗,其背景反映了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对外战争屡战屡胜的自信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出塞》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正值唐代国力鼎盛、对外战争连连取胜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上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诗人王昌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其背景不仅是对当时国家强盛的一种颂扬,也是对边塞将士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一种赞美。
    赞79回复举报
  • 铎季杰
    王昌龄出塞的这首诗啊,估计也是边关生活的日常,那边条件简陋,写一首诗也算是打发时间的方法吧。再说了,能写出这么有气势的诗,估计边关 commander 也经常找他稿费吧。
    赞87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