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柳赠别的古诗

2025-03-01 07:17:33问答浏览:4391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7 个回答

  • 望仲女
    关于折柳赠别的古诗很多,这里列举几首经典:
    1. 《折杨柳》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描写作者离别时折柳相送,“倡予和之,难解相思。”以柳树象征依依不舍、离情别绪。
    2. 李白《赠汪伦》中也有关于折柳赠别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这首诗选择的是桃花,但同样表达出深情的离别之情。
    3. 《别董大》(唐代 高适)中也有这样的情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中的黄云、北风、大雁和飞雪,都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情调。
    4. 杜牧的《赠别》也是以别离为主题,“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其中“多情却被无情伤”一句,生动表达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这些诗通过折柳、桃花、黄云、北风等各种意象,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正是“折柳赠别”的经典表达。
    赞54回复举报
  • 忻仲菱
    关于折柳赠别的古诗,最著名的一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赞35回复举报
  • 台伯成
    古人的送别诗中,常以杨柳为意象,进而又以折柳为惜别之象征构成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折杨柳歌辞》
    温庭筠
    杨柳枝,芳菲节。
    可堪摘,那堪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南朝陈代江总《折杨柳》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明人杨慎《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首五言古风却是别具一格的一开始就是有很多种意象特点是能工巧匠般装饰性的描绘。柳梢指悬玉珰,过分具体的地板砖刻画出零碎的美感。此时若是再以“堪”字酬唱又能更加品出虚实之间的意涵趣味来。

    《杨柳枝九首(其六)》李商隐
    含翠景髯,倚风装弱质。
    细看独赠君,颜色早如漆。

    《生查子》晏几道
    金刀断绿云,可惜无郎树。
    不系长门怨,红泪随机堕。
    疏钟梦半醒,远槛春将暮。
    满袖落花风,惆怅吹轻缕。
    可以比较一下名篇: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如白居易《青门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
    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
    长条折尽减春风。
    白居易的这首《青门柳》与《杨柳枝》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非常相近。都以杨柳绵长条比拟离妇的柔弱之身,以与夫婿惜别相象的情态,形容折柳送别的担心。然而,所有如春风、阳关、西出等关于“春风”“西行”的意象,都是那个人,有权势、有
    赞83回复举报
  • 招孟澈
    《柳枝词》·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白居易
    汉女输橦丝,胡儿事火拼。 两般含意各不同,胡事雕题汉著巾。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鹿在山陲。
    这些古诗中都包含了折柳赠别的意象。
    赞53回复举报
  • 漫仲兰
    关于折柳赠别的古诗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时的思乡之情。另外,《折杨柳》曲调在中国古代也常用于送别,象征着离情别绪和美好祝愿。唐人很多诗人有以此曲调为诗题或诗中包含的送别诗作,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迢迢客心折杨柳,依依Endpoint在相思”(张旭《钓鱼岛歌》)等,都表达了离别之情。
    这些诗句带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离别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赞71回复举报
  • 宿季雅
    关于折柳赠别,流传最广的古诗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句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折柳赠别”这一常见主题在诗歌中也常常有体现,比如汉乐府《折杨柳》就专门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十三·折杨柳》)
    其中“折柳”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有送别之意,因为自古以来,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赠别便成为古代送别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赞67回复举报
  • 酒仲鹤
    这折柳赠别的感觉真的很怀旧酥,跟现在的士力架广告似的,嚼着这支柳条,仿佛这离愁也变得有味了。古代文人就这么浪漫,随便一挥笔,就能写出让人心生惆怅的诗句。不过说到底,折柳送人这习俗,到底是哪来的,我还真不清楚。
    赞22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