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出自哪里

2025-03-29 07:19:41问答浏览:2201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3 个回答

  • 云仲漪
    礼义廉耻出自《左传》一书。
    赞71回复举报
  • 恭仲水
    礼义廉耻这一概念,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得到了强调。其中,“礼”和“义”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正确交往方式及道德关系。
    1. 礼:来自于早期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后经儒家学派的孔子等思想家的阐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礼节制度。礼不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2. 义:与利相对,着重强调公正和伦理的正当性。孔子认为“义”是处理人际关系及决策的重要指导原则,主张人们在行为和选择时要追求正当和公正。
    3. 廉:在古代汉语中,与“贪”字相对,意味着树的廉洁和不贪污的品质。在中国的古代思想中,崇尚正直和无私的官员,认为他们应廉洁自律,不妄取不义之财。
    4. 耻:最初指因错误或丑事被人耻笑,后引申为对不道德行为的道德自觉和自我否定的态度。古代儒家倡导“知耻”,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感到羞耻,这样能促使人们保持道德规范,价值观和尊严。
    将“礼”、“义”、“廉”、“耻”合在一起,表达的是一种全面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期望人们不仅在外在行为上遵守规范,更要在内心保持道德的高尚,追求仁义和廉洁的生活。这个观点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儒教中心的社会结构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礼义廉耻”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之根,不断被强调和弘扬。
    赞88回复举报
  • ||丶至尊★君绝﹌
    礼义廉耻出自《管子·牧民》。《管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家经典,由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者管仲所著。在这部书中,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为国家“四维”的观点,即礼、义、廉、耻是国家稳定的四个基本支柱。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应建立在礼义廉耻之上。
    赞21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