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作词
2025-04-06 03:48:39问答浏览:9791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共 8 个回答
-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经典之作,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深沉哀婉,充满了作者对夫死国亡后孤苦无依的深深哀痛。赞23回复举报 -
"声声慢"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著名的词牌名,起源于唐代,后来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其名字来源于唐代一位妓女的名字,而后人以她的名字命名这种词牌。
"声声慢"的平仄韵律比较复杂,以《宋词》为例,其典型结构如下:
上阕(14句,44个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阕(14句,44个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屡顾所思,嗟叹愁肠萦绕。 清泪落、寂寥中夜长怀,黯然凝望寂寞。 消魂处、黄昏时、伫立斜阳别院。
这个格式并非一成不变,也有适应不同诗人风格或情感表达的变化。宋代的李清照、姜夔等词人都有借此词牌创作名篇,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李清照用"声声慢"表达了深秋的凄凉哀愁以及主人公的孤寂伤感。
不同的词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声声慢"的作品风格和主题会有很大差异,可能比较低贱或高贵,也可表现喜忧参半的情感。而由于词牌的结构特点,"声声慢"往往能营造一种悲凉、深沉的氛围,特别适合用来表达忧愁哀怨的意境。
词的发展直到清代,依然是高雅文学的重要体裁,很多以《声声慢》为题的词作,在维系着词人赞57回复举报 -
《声声慢·秋思》
秋风起,叶落时,寂寥庭院映斜阳。 思绪万千,心随云卷云舒。 月华如水,照见孤影对长空。
梦回故里,旧事如烟,泪滴成珠。 岁月匆匆,留不住时光荏苒。 红尘往事,谁解其中滋味?
夜深人静,独倚窗前,望断天涯路。 心事重重,难言又谁知? 但愿此生,能与知己共白头。赞10回复举报 -
声声慢这词,本应对落日余晖的颂扬饱含深情,怎知现代一些半吊子的文青硬生生把个悲秋的愁绪渲染成无病呻吟的闲愁。设置的油腻辞藻,堆砌起稀奇古怪的意境,让人不禁怀疑,这是诗还是碎碎念啊?真是既烧脑又抓狂。
究竟是词意本身的限制,还是集小清新于一身的追捧者操弄的结果,声声慢居然被冠以“慢速浪漫”的美名,毫不关心其字里行间渲染的倦怠和疏离情绪,反而心生向往;只将追捧的对象局限在造作的句式上,却不深究其中的经典韵味。这种对文词的误解,真叫人哭笑不得。
惹得一帮不明所以又爱凑热闹的群众纷纷效仿,东施效颦次次抄袭,堂而皇之搞个伪文青三大件:声声慢、雨霖铃、清平乐。也不管节奏是快是慢,乱用一通,演足了那矫揉造作的戏码。谁他喵的还再管它声声慢本来是唱给恋秋哀愁的老诗人们聊以慰藉的一首词?赞36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新闻
-
由他
2003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肖肖
474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那一抹蓝
465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