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赠别》 多情

2025-03-07 05:23:39问答浏览:2161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8 个回答

  • 短巷闻雨
    杜牧的《赠别》中有“多情却似总无情”这一句,意指深情的一方反更显得平淡,因为它的一切表现都是那么简单、真实,仿佛不带任何刻意的感情,但却深深触动了人的心弦。这一句诗表达了深情中的藏着更多细腻的情感和情感的复杂性。
    赞83回复举报
  • 宗政叔吟
    杜牧告别的诗文,其中“多情”二字,或述幽怨情深,或绘春去秋来时落花思依旧,想必皆能令忘忧者寥寥。
    闺中少妇与朝暮劳苦者,情感随之变幻无常,若为“多情”所染,即难觅从前心性与思想。
    赞42回复举报
  • 邱仲曾
    唐代杜牧的《赠别》阐述了一位男子的深情告慰以及柔情充斥的告别仪式。
    赞89回复举报
  • 关季蔼
    唐代杜牧的《赠别》中“多情却是总无情”,意思是情感越是深厚,往往越显得淡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深情厚意,又有无奈和超脱。希望这个简短的解释能帮助到您!如果您需要更多相关信息或原文,请告知。
    赞22回复举报
  • 谌孟咸
    唐代杜牧的《赠别》一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描绘了诗人与心爱的人在酒筵上难舍难分的场景。诗人用“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两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一方面,他对离别充满不舍,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承受。
    诗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两句,则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别离的哀愁之情。他将蜡烛拟人化,仿佛蜡烛也有惜别之意,替离别之人流泪到天明。这种富有创意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总之,唐代杜牧的《赠别》一诗,以其深情厚意和艺术魅力,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赞13回复举报
  • 赧仲婧
    杜牧的《赠别》诗中,“多情”一词体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
    杜牧在《赠别二首·其二》中表达了他对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尽管他满腔热情,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却感到一种无力和悲伤。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正是诗人多情性格的体现。
    杜牧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离别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理解。通过对离别的描写,杜牧展现了他对人性、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杜牧的《赠别》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多情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于离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赞59回复举报
  • 葛仲溪
    唐•杜牧《赠别》中的“多情”一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容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如同初春二月的豆蔻花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少女的娇媚与多情。
    赞11回复举报
  • 申屠季蔚
    杜牧的《赠别》中,多情是贯穿诗中的核心情感,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和情感深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中多次提到“多情”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离别的深切愁绪。诗人通过描写离别时的环境、场景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多情的意境,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总的来说,《赠别》中的“多情”不仅代表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赞29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热门新闻